活动回顾 | 华理MEM BUSI-TECH行业沙龙——汽车专题活动

文/ 2020级MEM中德班 居海琴 张琨 周高扬 曹亦丰


2020年12月,华理MEM Busi-Tech汽车行业沙龙成功举办,给很多身处汽车行业或对该行业感兴趣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四位同学分享了各自对汽车行业发展的观察与洞见,提出了个人在汽车行业中的职业发展建议,干货满满,小编提炼了精华,搬好“小板凳”一起学习吧!

 

朱浩桦 CP TechGmbH 中国区总经理

分享主题:变局下零部件产业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今多变的局势下,汽车行业零部件厂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冲击。(1)行业外部:由于新冠病毒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冲击,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收缩。国际政治及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消费阶层固化,两级分化严重。(2)行业内部:内燃机与电动车之争似乎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新能源汽车尚未被市场消费者完全消化吸收,行业正处在大转向时代。

目前汽车和社会各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内燃机机动车将逐步减少,混合动力只是作为一个过渡性动力源的存在。这些局面导致目前汽车行业内多种技术路线并存。

在设计方面,各整机厂以及一级供应商注重模块化,平台化设计。专注于平台的共享,在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提升生产效率,追求在量产后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车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实现爱车的智能网联,不知不觉间成为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也成为了各家主机厂不懈的追求。在汽车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换道超车”走向汽车强国的重大机遇,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通道。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大家都希望在这一变革中找到新的爆发点。

image.png

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少部分集成能力强、技术覆盖广的一级供应商,凭借着核心系统/模块技术优势,实现整车制造的切入,例如博世、大陆。大部分拥有技术积累及壁垒的零部件供应商,能够维持现有市场定位,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切入全生命周期的用户服务领域,同时为主机厂提供服务赋能,例如弗吉亚、马勒、海拉等。

一部分拥有专业领域技术储备的零件供应商,会通过技术路线上浮,结合电气化发展趋势,切入子系统或者部件分总成领域,为一级供应商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目前局势下都涉及到企业目标和企业模式的重新定义,需要自身不断的增值与优化。对于身处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也得深入了解行业趋势,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平台。

 

张琨 博格华纳中国技术中心

分享主题:新能源汽车新技术的创新发展

2004年我在一家小微初创的民营企业做电机控制器产品开发的硬件工程师,后来从事几年传统车零部件的开发,辗转在2011年加入现在的公司博格华纳,至今已9年,期间负责或参与了很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工作。

2020年入学华理MEM中德双学位,这次学校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让我能够把一些我接触的比较创新的技术与大家分享。

image.png

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整车驱动系统的架构组成。P代表电机位置(Position),按电机位置的不同,可分为P0~P4。P0指电机位于发动机前端皮带上,P1指电机位于发动机曲轴上,在发动机后离合器前,原来飞轮的位置。P2是电机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位于离合器之后。电机与发动机之间有离合器,因此可以单独驱动车轮。在能量回收的时候也可以切断与发动机的连接,同时还能和现有的变速箱很好的集成。所以P2是目前市面混动车型采用最多的模式。P3最主要的优势是纯电驱动和动能回收的效率。P4指电机放在后桥上,另外轮边驱动也叫P4。

从新能源汽车兴起时,48V技术就被屡次提及,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有强制标准:从2025年开始,新车的平均油耗需要控制在5.0升/100公里以内,这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燃油车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新能源动力来加强传统动力系统,目前比较可行的是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用48V电气系统+传统12V电气系统一起工作(微混),在尽可能少的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达到油耗标准,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法,本质上还是偏燃油汽车的过渡技术。

image.png

电动汽车的三合一电驱系统技术是指将电控、电机和减速器集成为一体的技术。“三合一”电驱动实现了轻量化、增大车内空间等目的,这种模块可以搭载在整车厂的不同车型上,以此减少开发成本。采埃孚、电装等国际零部件企业通过把“三合一”电驱动与传统驱动技术相整合,形成了高度集成化的电驱动桥。对于主机厂和供应商而言,发展“三合一”电驱动的最大挑战不在技术层面,而是如何进一步控制成本。

伴随着电驱系统的发展,碳化硅技术正处于一个急剧上升的采用曲线上。来自多个组件供应商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产品可用性也越来越高。预计在未来10年内将增长20倍,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另外,一台新能源车软件代码行数在2016年大概有1.5亿行,现在接近2亿行,车企收集的数据越来越多,OTA更新、APP化、数据安全、功能整合,将会逐步影响未来两到三代汽车的软件和电子电气构架。同时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产品定义,研发流程,人才结构等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升级改变。


曹亦丰和周高扬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分享主题:汽车内饰开关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开展以及日新月异的电子消费品带来的操作方式的改变,触控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机械按键,成为当下乃至未来最具竞争力的方案。

触控的原理是利用人体靠近导体后产生的微量电容变化,并通过对其进行一系列信号转换来实现通断的功能。但由于简单的触控无法给乘客带来直接的物理反馈,所以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压力感应以及振动反馈来实现物理上的反馈成为了汽车内饰电子电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力传感以及振动反馈可以由多种方案来实现,需根据不同产品以及不同应用场景来选择。

在触控的大背景下,表面处理也从主流的喷漆工艺逐渐发展为使用模内注塑工艺。其带来的表面质感是传统喷漆工艺很难达到的,能够更好的满足触控表面无缝且光滑平整的要求。同时,模内注塑也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表面效果,如一体黑、隐藏式信标、拉丝纹理、木纹等等。

在上述技术的应用下,人机交互产品也会在未来伴随着自动驾驶,万物物联的发展下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操作形式,给乘客带来更加生活化,个性化的驾乘体验。

image.png